说明:从十三邀了解到项飙,最近进一步了解他更多信息后,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随手 Google 了一下,几经链接,看到这篇很让我喜欢的对话实录,对自己在 CH 的经历和体验有很多共鸣和启发。这里只摘录开头的一些零碎片段,因为看着看着发现全篇都要被我搬过来了,大家有时间还是去看原文吧。(本次对谈是有视频的,不过有一大段音质不行)
项飙简介
项飙,1972年生于浙江温州,1995年在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完成本科学习,1998年获硕士学位,2003年获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著有《跨越边界的社区: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技术劳工》等。
文章摘录
许楠: 第一个问题是,两位老师觉得对话为什么是必要的、重要的?在当今时代,对话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对话的意义
项飙: 语言可能就是人存在的基础。
-
作为人类学家,我对对话的定义会比较俗一点,我就是将对话作为聊天。聊天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它在构造社会关系,在认知自己上非常重要。
-
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聊天有两个比较值得注意的功能。
-
一个就是对知识的理解。
-
聊天最重要的好处,就是让你看到一个普遍的、抽象的原则在一个具体人的具体生活经验里面是怎么样呈现出来的。
-
另外,聊天是排除社会等级制度的一个比较有效的“去毒剂”。在今天的社会里面,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位置,但是在真正聊天、认真聊天的时候,你至少可以把社会位置暂时地闲置下来。
-
在一个相对平等的情况下,聊天也会比较活跃。
陈嘉映: 我觉得聊天就是东一句西一句的,项飙也说到了,语言在我们人类生活中具有根本作用,包括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而语言的源头当然肯定是对话了,不是自言自语。
-
他们认为汉语本身就有很强的对话性,他们把对话性当作汉语语法的一种方式。
-
我特别要说,在学术上或者在我们互相理解上,对话的目的很少是达成共识,从结果来说,很少曾经达成过共识。
-
对话不以达成共识为目的,甚至可以说,思想层的对话基本上不能以达成共识为目的。
-
实际上对话的作用就是使我们各自的思想、观点、立场和为人不断深化,不是说最后要让我们变得更加相似。
许楠: 陈老师刚才所说的这些,我的理解是对话不是要达成一种共识,而是在对话当中我们更多地去认知自我,去理解包容。
- 我作为读者很想问一下项老师,为什么要把自己作为方法?“方法”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项飙: 所以《把自己作为方法》不是在谈话一开始就确定的主线,而是在对话过程当中形成的一个想法,它本身是一个对话的结果。把自己作为方法的重点词不是“自己”,而是“方法”,因为它总的意思就是,“我如何更好地去认识世界。”
-
我们说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中介,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中介?其实是你和世界之间的中介。
-
我觉得福柯说的很有意思,就是我们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很重要的另外一组关系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因为我们是有反思性的。
-
所以你自己去理解世界的时候,首先第一步,把自己对象化,看自己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在什么环境下,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会有这些特定的、跟别人不一样的疑问。然后把这个对象化了的自己,作为一个中介,透过自己去看你的家庭是怎么组织起来的,当时的学校生活是怎么组织起来的,现在的工作环境是怎么组织起来的,从而想你个人和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
-
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比方说进修,冥想或者瑜珈。有人说释伽牟尼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实验者,这个说法比较有意思,为什么?因为他没有任何实验器材,他没有任何实验室,他唯一的实验器材是他自己的身体,不仅是身体,也有他自己的思想,他的意识结构。
-
但是到最后当然我们知道,释伽牟尼最高的境界是无我,是把自己给化掉。怎么样把自己给化掉?不是要拴住自己化掉,而是通过非常细微的每天的修炼、静坐、反观、内观,不断地把自己作为手段、方法,最后把自己融解掉,融解到万物之中,这就是把自己作为方法的意思。
后面还有很多,先随手摘录这些。
相关链接
陈嘉映与项飙 对话实录(上) | 单读
陈嘉映与项飙 对话实录(下) | 单读
《腾讯新闻十三邀第五季》对话的精神:陈嘉映x项飙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把自己作为方法 (豆瓣)
《腾讯新闻十三邀第四季》十三邀丨人类学家项飙:现代人追求即刻满足 越来越情绪化和极端化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
项飙:大家提了很多反对意见,这让我特别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