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友] 《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一次价值观的探求之旅

最近重读一本对我启发和影响很大的这本书,英文名: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 An Inquiry into Values。一本小说,同时也是一本哲学书。本书主线大概就是“我”(一位科技撰稿人)和儿子一起骑着摩托车,与两位朋友一同横穿整个美国,沿途所见所闻,随谈随想。

史蒂芬•霍金:“我因为写了一部人们把它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相比较的书而感到深受恭维。我希望拙作《时间简史》能和这本书一样让人们觉得,他们不必自处于伟大的智慧及哲学的问题之外。”

00 小节(本书的介绍 )和 01 小节

对应文本:

对应 Replay 中我除了按 00 小节来读之外,还加入了一些我从自己角度的介绍和说明。

02-03 小节

对应文本:

对应 Replay

加入我们在 CH 上的读书会

临时 PDF 下载链接

今天从头开始读英文版的,欢迎大家收听和提出意见,有兴趣来一起参与共读和讨论更好

特别要提一下是最后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些关于 Beat Generation 垮掉的一代 的一些东西,对我挺有帮助的

目前的计划是,北京时间三五日9-10点(美西时间二四六17-18点),计划读书45-60分钟,其中30分钟读,其余时间讨论(讨论可以早退,但开读最好不要迟到)

今天读完第 2 小节,回顾了一下读过的 1,第2小节内容不多,然后做了些简单讨论。从 3:40开始

提到的一些内容

作者按:

以下内容基于真实事件。尽管出于修辞目的做了许多改变,但本质上仍是事实。然则,请勿将本文用于正统佛教禅宗修炼,同样也不可用于摩托车维修保养。

菲德洛斯……

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真的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吗?

《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围绕摩托车旅行和“Quality”的思索与讨论,对西方文化形而上学的探索,对哲学史的简短总结,联通东西方文化的世界观

今天读完第 3 小节,4分钟之前都有些网络不好断断续续,后面1小时左右读到“鬼故事”大家讨论了好一会,最后聊得就比较发散了

自然法则像鬼一样,是人类的发明;逻辑定律,数学规则,也和鬼一样,是人类的发明。这整个东西是人类的一种发明,包括这不是人类发明,这个想法

上周没有读 4 小节,不过我们一起讨论了,没有留下 Replay。简单记录讨论到的几个地方:

  • 清单或者 Checklist 的意义和好处
  • 读《瓦尔登湖》的一种方式,“不是连续地读,而是时不时停下来提问和解答” “有时,我们俩整晚上边读边谈,结果发现才读了两三页。”
  • 对物品的“感情”和不同的使用方式,导致像摩托车这样会有不同的“个性”
  • 有时候,面对美丽的景色,我们只想享受当下

我要让每一次“论坛”都有一个清单,列着几个值得回忆的东西,可以储存在某个安全所在,以备将来查考或作启迪之用。要很详细。

今天读了第 5 小节前半部分(读到PDF页码52),讨论摘要有:

  • 用易拉罐的皮修理 BMW 摩托车的问题,反映出两种观察现实的不同的方式:理性的,非感情化的;直接的,凭直觉的。
  • 不会弹吉他的程序员不是好的艺术家

Replay:“夜深风紧是谁在骑马?那是孩子和他的爸爸。”「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5 - 自我超越读书会

今天读第 5 小节后半部分,摘要有:

  • 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出自《哈姆雷特》
  • 原文是歌德的叙事诗《魔王/Der Erlkönig》,“Wer reitet so spät durch Nacht und Wind? Es ist der Vater mit seinem Kind”
  • 心理医生的关注/不关注
  • 亲人需要什么,不需要客气和安慰?靠自己对抗 Ghost?
  • 一语成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Replays: “夜深风紧是谁在骑马?那是孩子和他的爸爸。”「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5+1 - 自我超越读书会

上周读了第 6 小节前半部分,摘要有:

  • 回顾歌德的《爱尔王》
  • 从二分法开始探讨
  • 两种视角的对立,互相不理解
  • 浪漫主义的根源 (豆瓣)
  • 简单聊到姨学,德国,法国的一些历史对立

Replay: “我想把人的认知分成两类:Classic/Romantic”「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6 - 自我超越读书会

菲德洛斯使用“古典”和“浪漫”这两个术语,有如下含义:古典式认知是把世界基本看成是内在形式本身;浪漫式认知则基本上是从外表来看世界。

今天读了第 6 小节后面,没读完,摘要:

  • 古典被用来逃离,成功后,变成浪漫需要逃离的对象
  • 用分析法分析一下分析本身
  • 用摩托车举例,分别描述 What,How,Where
  • 越过枯燥表面之后,能看到4点
    1. 按这样的描述,如果不懂如何运作的话,不能了解摩托车
    2. 缺失观察者。没有主观,只有客观
    3. 没有用“好”、“坏”之类的词
    4. 有一把刀在运作

Replay: “在古典文化和浪漫的反文化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6+1 - 自我超越读书会

今天读完第 6 小节,聊得比较多。摘要:

  • 重要的是要认清这把刀的实质…重要的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这把刀上
  • 为什么菲德洛斯“发疯”了?为什么说他成为了刀的受害者

Replay: “菲德洛斯是使用这把刀的大师”「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6+2 - 自我超越读书会

菲德洛斯是使用这把刀的大师,他游刃有余,威力无穷。他分析思想的手术刀一动,就把世界分成他想要的大块,再把大块切成小块,小块切成碎片,越切越细,直到他想要的那般粗细。他别具匠心地使用“古典”和“浪漫”两个属于,甚至也是他的杰作之一

There seems little doubt that he was insane, but much of his writing at the time indicates that what was driving him insane was this hostile opinion of him.

他使用这把刀,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工具。但他如此投入,如此穷追不舍,最后,真正的受害者却是他自己

昨天读第 7 小节开头,前半段在闲聊政治和三体,摘要:

  • 大热的天气和面无表情的老人
  • 一沙一世界,“我们在所注意到的无限景观(landscape)(xie注:此处原文“landscape”,原书译为“地域”,现根据上下文改为“景观”,下同)中抓起一小把沙,并把这把沙称作是整个世界。”

查了一下一沙一世界,蛮有收获的

A Grain of Sand
By William Blake
Recitalist: Kaifu Lee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最后一句我尝试翻译成“刹那永恒有”,哈哈,感觉更棒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被列为英国文学史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其他五人为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这首《一粒沙子》节选自他名作《天真的预言 Auguries of Innocence》,在他去世100年之后,周作人第一次把他介绍到中国,之后徐志摩翻译,那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就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熟知的名言。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其实英文原版更美-李开复-财新博客-财新网

布萊克 早一千年, 唐代__龐蘊__居士 ^4 在他的一首偈中已領悟到與 『一沙一世界』 相同的意境︰「一念心清靜,處處蓮花開,一花一淨土,一葉一如來。」
一沙一世界,剎那即永恆:自然界中的隱藏維度

这个感觉又有一些不同的意味

今天的房间继续回顾上一次读的内容,摘要有:

  • 古典式的认知将沙堆分类,并找出它们相互关联的依据。而浪漫式的认知是首先凝视整堆沙。
  • 需要一种认知方法,寻找一种直接对沙的来源——无穷无尽的景观(Landscape)的注意力。这也就是菲德洛斯所追寻的
  • 哪一颗沙粒是佛陀?是从错误的角度来看问题,因为佛陀无处不在;是从正确的角度看问题,因为佛陀无处不在(我没有打错……)
  • 佛存在于分析思想之内,并给这个分析思想指明方向
  • 当分析性思想,即这把刀应用到经验中时,总有一些东西在剖析过程中被扼杀…更重要的是看到那些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应该把这个过程看成是某种生与死的连续体,既不好,也不坏,它就是它。

Replay: “菲德洛斯一生都在追逐一个鬼”「共读/中文讨论」英文版《禅与摩托车维修保养艺术》No.7+1 - 自我超越读书会

时隔一个月,继续这个 CH 探求之旅,正好是第七节的结束,也是书的第一部分结束,回顾读过的内容,还有我们这么多次共读的收获,希望将我们的共读房的一个味道展现出来,然后期待有更多朋友来一起交流、共读,将这场 “Chautauqua” 进行到底。

目前的安排是,北京时间三五日9-10点(美西时间二四六17-18点),计划读书45-60分钟,其中10-30分钟读文本的内容,其余时间讨论(讨论可以早退,但开读最好不要迟到)

大概的一个总结:

  • 一个节点,旅程也来到一个山坡高点,经历前面的困难和某种挣扎,带着某种胜利的味道
  • 今天正好也充分演示了我们读书房的讨论式“论坛”(Chautauqua)是大概如何的,也就是读很少,聊(Fei Hua)很多 :grin:
  • 为什么我们要用“讲坛”形式来的读这本书。因为喜欢人与人的交流、连接的感觉,科技和文明的进步在让社会更原子化
  • 回忆一些前互联网/电视/广播时代的美好。路遇的闲聊,写信,马琳家书
  • 回顾菲德洛斯的来历,以前房间的朋友分享的 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的了解,浪漫主义的书等对我们了解作者的表达有很好的帮助

特别感谢 Ida 小天使,实时将我们的聊天内容摘抄发到 Room Chat 里,有兴趣的可以看着时间点跳转听到对应内容

附上前面漏掉的两期 Replay 连接